主索引号  77596465-7 /2017-221135 发布机构  良庆区科技局
副索引号  
信息名称  南宁市良庆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
文号  良政办〔2017〕44号 发布日期   2017-11-22
内容概述  
南宁市良庆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南宁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南宁市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与《南宁市良庆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良庆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市科技工作的部署和城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城区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先后荣获了2011年度、2013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荣誉称号。2011年被列入南宁市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县(区),2016年列入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技术发明奖3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建成自治区级、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3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1.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作用明显。“十二五”以来,城区在机械制造、中药制药、食品加工以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农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等行业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应用示范好和具有市场前景科技创新项目,引进、吸收和创新一批工业、农业先进技术,研制开发了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建立了一批种养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带动和促进城区工业、农业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项目促创新,以创新带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截至2015年末,共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23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3项,自治区和南宁市项目44项,城区下达本级创新计划项目97项。实现新增产值113400万元,创利税13700万元,创节汇1500万美元;开发工业新产品20个,引进、开发工业先进技术12项;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8个,应用示范农业新技术22项。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及广西优秀民营创新型企业。

2.科技项目管理成效突显。“十二五”以来,城区按照各级科技部门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积极组织城区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大力实施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发布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组织评审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严格按照《南宁市良庆区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评工作方案》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至2015年末,共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23项,总投入29297万元,其中科技经费2966万元,国家科技项目3项,获得国家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296万元;自治区和南宁市项目44项,科技经费1060万元;城区下达本级创新计划项目97项,投入财政科技经费1610万元。

3.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二五”以来,城区依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机制,出台了《南宁市良庆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初步形成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至2015年末,建成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新建德燊(南宁)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入孵中小型科技企业6家;南宁市泽威尔饲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南宁市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4.知识产权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以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县(区)建设为工作重点,以发明专利倍增为主要抓手,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制订出台了《良庆区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作方案》、《南宁市良庆区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良庆区鼓励自主创新促进知识产权发展奖励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健全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城区科技局增挂知识产权局牌子,与科技局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管理。“十二五”末,城区专利申请量达614件,其中发明专利达305件,任务完成率120.6 %。2013年以来,发明专利受理量、授权量增长率等主要指标连续三年实现了快速增长。2015年末,城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5件,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和广西恒得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自治区级专利试点企业。广西盛誉糖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高效节能的全自动离心机研制”项目,荣获2014年度南宁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同时,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借助“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平台开展宣传活动,接受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取得了良好效果。

5.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十二五”以来,积极支持城区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高校、科研院所与城区企业合作并在城区转化的产学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加强与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南宁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专项。2015年7月,城区人民政府与广西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政策与决策咨询等方面进行合作,借助广西大学人才和科技优势,加快城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6.科学普及工作呈现新气象。“十二五”以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广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大行动等活动平台,大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同时,组织开展了科普宣传进农村、进厂企、进校园、进家庭活动。至2015年末,累计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18名、企业科技特派员10名,举办科普培训40余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万人次,举办科普活动20多场,发放科技书籍及资料达6万多份。

7.创新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根据《南宁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并完善了《南宁市良庆区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南宁市良庆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南宁市良庆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南宁市良庆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立项评估评审办法》等一系列推动科技进步的政策文件,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评估机制,提高了科技专项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创新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为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8.科技创新影响力不断扩大。“十二五”以来,大力表彰奖励在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科技工作者,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工作的积极性。至2015年末,共表彰和奖励了10个科技工作先进单位、10个科普工作先进单位、30名科技先进工作者、30名科普工作先进个人、10名科技种养能手及18项科研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良庆区科技发展需要着力解决以下困难和问题:

1.创新体系还不健全。良庆区与南宁市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的空间还有待拓展,各企事业单位的科技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重大科技引领支撑项目缺乏,难以实现核心技术和领域的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带动相关产业群的发展作用不突出。此外,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不高。科研机构、企业及高校等主体之间尚未形成紧密有效的分工协作关系,协同效应作用难以突显。

2.创新人才短缺。良庆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行业内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的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撑。

3.自主创新能力弱。辖区内缺乏高等院校以上规模的科研机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科技进步贡献份额不高。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科技投入不足,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习惯于被动模仿或依赖外部技术力量解决自身的技术需求,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4.科技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良庆区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以技术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市场交易体系尚未建立,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技术转移、创业孵化体系还处于初创期,孵化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效尚未显现,科技金融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高层次的研究开发、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服务体系均不健全。

    二、发展形势与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良庆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继续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重要阶段,也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的形势背景下,良庆区科技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和自治区分别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良庆区做好新形势下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国家推进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钻石十年建设,良庆区开放合作的条件更加优越。广西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实施“双核驱动”发展战略,良庆区可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快速腾跃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良庆区主动接受港澳和珠三角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辐射,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的外向度和竞争力。

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优势凸显。经过“十二五”建设,良庆区生物制药、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逐渐形成,生物医药和新型建材两大新兴产业效益凸显,成为拉动工业增长新动力;粮食、生态果蔬、中药材、甘蔗、畜牧水产等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服务业初显成效,以五象新区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逐步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贸易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和物流基地,南宁市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

3.五象新区建设高速发展。经过前期建设,五象新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两基地-中心-商圈”(区域性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总部企业及金融中心、五象商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总部基地金融街、五象湖周边、沿江地带等核心区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良好的环境区域建设吸引了9家世界500强和18家中国500强企业入驻,这些为良庆区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发展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科技进步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十三五”期间良庆区科技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1.科技发展进入系统创新的新阶段。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相互渗透融合,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层出不穷。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知识流动速度加快,传播面大增,从基础研究到商用化成果上市的进程不断加快。同时,科技资源跨区域、跨组织流动趋势日益明显,要素高度集聚、互为支撑、集成协同的创新方式成为科技突破的关键。

2.科技竞争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和地区正不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加快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同时利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手段,加紧进行技术封锁和管控,谋求扩大竞争领先优势。

3.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良庆区“三期叠加”特征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优化问题突出,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而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基本思路、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核两区三带”发展战略,按照“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思路,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民生发展五大领域,以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及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抓手,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把良庆区打造成为南宁市发展的新引擎、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明确以“科学发展、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形势、新挑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对良庆区未来五年科技发展作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

2.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将一批战略性和针对性强的科技难题和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以局部的突破和跨越带动良庆区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3.坚持超前部署的原则。选择对良庆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科技领域,部署基础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科创产业集聚区、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建设,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4.坚持统筹安排的原则。发挥规划对科技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进一步统筹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通过对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研发基地项目的支持,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满足良庆区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三五”时期,良庆区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辖区内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化。

2.具体目标。

   (1)科技投入水平大幅增加。到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城区财政科技投入水平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提高。

   (2)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明显,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专利产出持续增加,到2020年,每万人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以上,创建成为知识产权示范县区。

   (4)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到2020年,建设一批自治区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特色园区、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服务机构。

   (5)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完善现代产业生产组织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到2020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家以上,农业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6)创新环境显著改善。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基本建立支撑创新的人才体系、投融资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

“十三五”时期良庆区科技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末完成值

“十三五”目标

2020年末

2016-2020

1

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5

2.5

 

2

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60

 

3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家)

8

20

 

4

完成技术创新项目

11

 

15

5

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家)

6

 

10

6

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

25

28

 

7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1.25

4

 

8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家)

6

 

8

    四、主要任务

   (一)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一批专利到期的通用名药。鼓励企业加强对传统药物和新型复方制剂的提升与开发。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制剂技术,加快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创新和名医名方的深度开发。围绕临床用药需求,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做强做大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等现代中药。将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技术相结合,深入开展中医药及民族特色医药技术研究,加强中医药及壮瑶药材生产、饮片加工共性关键技术,以及制剂、新药及质量监控技术等攻关。开发一批可供推广的特色民族医药养生保健方法与技术,开发大健康民族医药产品。到2020年,城区生物制药产业产值达35.47亿元以上。

专栏1:特色中药新药产业化

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壮瑶药、新型制剂、中成药二次开发。支持医药产业园区的中药新药研发平台,中药分析测试、安全评价、公共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广西万寿堂药业、广西方略药业、广西昌弘制药等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和新药,促进新药制剂和保健品的产业化。

2.先进装备制造业。延伸机械加工产业链,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对重型机械设备等传统产品进行改造。着力培育“专精特新”的装备制造企业,推动产品向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以中重型机械装备为发展重点,打造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协作的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引进大型国企、自主培育本土研发企业为手段,加强产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糖业机械设备及其它机械设备制造和加工为发展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机械制造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先进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支持智能机器人、智能测控装置、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与专用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及多功能、智能化、适用型装备技术的开发与生产应用。

专栏2:制糖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重点开展对糖料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制糖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与信息化技术、制糖生产工艺技术、甘蔗资源综合利用和糖品深加工及糖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重点支持广西盛誉糖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市中高糖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机械制造企业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3.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三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加快发展先进环保设备和产品,重点攻克污水处理领域的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在大力发展污染控制领域,研发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等技术与装备。重点推广建筑废渣,废土处理与垃圾降解、回收技术。到2020年,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上级下达的节能目标要求。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密切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工业、服务业水平,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4G、互联网以及有线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物流等行业的开发和应用,实现智能化管理。

5.新能源产业。优化电源结构,提升新能源发电占比,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重点开发沼气分离纯化技术、非粮生物质液体和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太阳能发电集热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

   (二)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建筑建材产业。以五象新区建设为依托,努力推进南宁现代工业产业园建设,以新建大项目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建材产业。大力发展混凝土及其它新型建材产业,通过改造存量、优化增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做好内联外引工作,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新型钢结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力争建设一批高新技术建材骨干企业。加强建材行业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循环再生材料制备技术和现代化控制技术的研发。推动建造方式的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加快人造板生产线技术改造,提高人造板机械单机和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数控化水平。鼓励和推广人造板节能环保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

2.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提高脱水食品、家禽家畜屠宰、食品预制和包装等产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发展制糖业,大力推行先进制糖生产工艺和制糖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提高蔗糖精深加工水平。重点推进食糖加工企业实施制糖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研发一批档次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食糖加工高端产品。大力发展肉禽、奶产品、水产品、优质中药材与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加快发展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功能饮料和瓶装饮用水等产品。加快食品生产、储藏、包装与物流技术研发,开展食品工业物联网建设试点示范,培育食品工业互联网新模式。

专栏3:石埠乳业、蛋白饮料和谷物饮料生产加工项目建设

以广西石埠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植物蛋白饮料、含乳饮料等液体奶和饮料。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发婴幼儿、学童、中老年人专用奶,营养强化奶、保健奶等奶制品。到2020年,实现蛋白饮料及谷物饮料年产10万吨的目标。

3.饲料产业。以良庆区原有的饲料生产企业为基础,进一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监督管理,着力打造管理规范、产品优质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饲料企业。重点发展高技术、高档次、高附加值和节能环保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推动饲料企业整合融合,培育市场占有率高、管理水平先进的大型饲料企业。着力延长产业链,在稳定发展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配合饲料、蛋白及能量饲料原料、预混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积极开发新型饲料及低碳、环保、高转化率的饲料添加剂,提升饲料生产水平。支持饲料行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采用先进生产设备与工艺降低加工损耗,提高加工效率。到2020年,实现饲料产业产值达到26.08亿元。

专栏4:饲料生产加工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

加快对饲料生产和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研发具有抗氧化、抗应激、分解霉菌毒素等特殊功能的新型酶制剂。开发具有耐酸、耐热等不同特点,满足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差异化需求的微生物制剂。加强对药食同源类植物功能的挖掘,鼓励提取工艺稳定、功能成分清楚、应用效果明确的产品申报新饲料添加剂。重点支持南宁正大、南宁泽威尔等企业对饲料生产加工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应用开发、生物饲料开发和推广、饲料添加剂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展开探索。

4.林产品加工。立足良庆区林业资源优势,促进林产品加工企业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生产清洁化方向发展。加大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设备改造力度,整合淘汰落后人造板产能,提高人造板机械单机和生产线的自动化、数控化水平,鼓励和推广人造板节能环保高效生产技术应用。努力推动资源类产品提高附加值,重点发展特种人造板、人造板二次加工、木材粘胶纤维等林产品精深加工。丰富木材加工产品种类,拓宽产品用途,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其向功能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

   (三)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创新农业种养模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参与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花卉苗木、桑蚕、食用菌、生猪、草食动物、罗非鱼10大种养产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3个新兴产业,以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牌提升。围绕特色农作物开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轻简、低炭与标准化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围绕家禽家畜、龟鳖、罗非鱼、沼虾等畜禽水产品,开展疫病防控与规模化生态循环健康养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以及饲料等方面的科技研究。重点支持生猪高架床、稻-鱼、稻-沼虾农田生态综合生态养殖的集约化、标准化。逐步调减桉树人工纯林种植规模,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树种培育和种植技术,逐渐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

专栏5:良庆区退桉还耕和林地树种优化调整工程

依法清理基本农田上的桉树,恢复原种植条件,恢复基本农田法定用途。引导林农(业主)清理引退非基本农田耕地上的桉树,因地制宜种植粮食、果树、蔬菜、桑树、中药材等农作物。逐步调减桉树人工纯林种植规模,用4年时间完成城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桉树纯林更新改造(4.38万亩)。进一步优化林业结构,通过调整造林树种,大力培育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名优经济林和混交林,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脱水食品、家禽家畜屠宰、食品预制和包装等产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力推行先进制糖生产工艺和制糖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提高蔗糖精深加工程度。围绕水稻、甘蔗农业生产废弃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支持开发糖化饲料深加工。大力发展肉禽、奶产品、水产品、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运等流通支撑技术研发,开展食品的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通过市场培育、更新改造,增加投入和引进,将农产品种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机械自动化工业、包装业、检测等组织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3.推进农业信息化。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利用物联网、智能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情监测、精准施肥、智能灌溉、设施农业生产、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等信息系统,对畜禽、水产养殖繁殖育种、环境监控、饲料投喂等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种养效益。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打造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开展科技扶贫攻坚。以科技特派员进村“一对一”帮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实用技术推广为抓手,大力促进扶贫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助推贫困村农户脱贫致富。围绕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民生产的实际需求,以返乡创业农民、留守人员和致富带头人等人群为对象,通过专家、技术人员上门就近就地培训和行业部门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创业、就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农民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四)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1.现代物流。依托综合保税区和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关键技术攻关,以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为重点,支持建设综合运输信息平台与物流资源交易平台等。加强物流装备的研发,强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发展以物流信息为先导,采购分销为主业,现代仓储为配套,多式联运为手段的现代智慧物流业。

2.信息服务。以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为契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区域性国际金融信息中心、“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4G、互联网以及有线电视网等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发展物流、人口数据、健康、交通、征信、金融、保险等大数据产业。

3.科技金融服务。全面推进“数字良庆”、“智慧良庆”建设,以五象新区金融聚集区为依托,大力引进和发展银行、信托、保险、期货、担保、小贷、基金公司、资产交易中心、股权托管、创投、风投、众筹、P2P互联网金融等金融组织和机构,形成金融机构聚集优势。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引导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信贷、金融电商、众筹融资、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门户在内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向五象新区聚集。推动商业银行设立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支行、科技信贷中心和科技信贷业务部等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引进面向科技企业的金融租赁公司,鼓励租赁公司通过信托计划、租赁合同转让、租赁资产证券化、发行债券等多种手段提高融资能力。鼓励科技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服务的设备、器材等费用。

4.电子商务。加快面向东盟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包括零售出口、直购进口、保税进口在内的新型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大力建设电商产业园,加快形成传统电商运营、电商众创孵化、电商人才培训输出、电商精准扶贫、电商项目投资、仓储物流配送等模块为一体的大型一站式综合电子商务产业园。以“电商小镇”建设为载体,全面促进电子商务在特色农产品销售、居民消费、文化繁荣、对外贸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探索建设符合电子商务特点的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网络信用和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物流平台、风险防控平台、统计监控平台建设,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管理机制。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进社区”工程,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建成城区、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5.现代旅游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旅游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开发农业、旅游业新业态,打造现代特色休闲农业与特色智慧旅游。开发田园生态保护技术,打造田园休闲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公共信息、旅游电子商务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搭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开展软件外包、数字艺术设计、创意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发,建设现代旅游服务业标准化体系。

6.科技中介服务。培育壮大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到良庆区开展技术转移工作。发展商业数据专业咨询、精准营销、知识管理等新型咨询服务。建设科普教育、科普培训、科普传媒和科普研发基地,为公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五)坚持推进科技惠及民生

1.大力发展人口健康科技。应用现代医疗技术、传统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重点开展城乡居民中常见多发的妇幼老年、慢性、五官、传染性及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疾病的先期预防策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后期康复关键技术及治疗新方法等研究。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规范化研究,并进行推广应用示范。

2.发展智慧社区经济。结合南宁市在五象新区建设邻里服务中心和新型社区的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上联智慧城市,对接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下联社区居民,满足群众日常共性需求的智慧社区。借助宽带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水电气自动抄表、现代物业管理、食品安全溯源推送、智能交通、环境监控、安防监控、社区文化及教育、邻里互动、电子商务、电子支付,政府信息化的公共服务管理等服务,形成以社区居民幸福生活为中心的,联接社区服务机构、餐饮服务企业、社区商圈、医疗服务机构、社区电子银行、政府管理与服务部门等,以及互联网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运营商等,形成各种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与生产生活密切契合的新型社区生活及产业经济生态圈。到2020年,城区宽带普及率达80%以上。

3.建设科技惠民阵地。加快推动城区农业科技新型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互联网+农业科技”建设,构建融合城镇以及农村农业科技新型服务体系,积极鼓励涉农企业研究开发创新型农业科技互联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实时的农业服务。搭建村、镇、城区之间及全城区农村与全球互联的声、影信息沟通系统,让村民和农业企业及时了解实时的供求信息,便于政策宣传、高产新技术推广和产品的销售发布,打通当前农业供求瓶颈,畅通信息渠道。

4.推进公共安全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平安良庆”建设,围绕社会公共治理,重点研究社会安全基础信息综合应用技术、保密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社会治安防控关键技术和社会安全事件决策与指挥调度等技术。紧密结合公共安全重大需求,建设安全信息平台。重点加强对地震、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与技术攻关,强化公共安全技术保障。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管理、文化发展和体育事业等提供科技支撑。

   (六)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健全政府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各部门科技创新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创新规划制定、任务安排和项目实施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城区科技创新工作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责任倒查,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具体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着力营造创新生态,保证机会公平、规则公正、权利公平,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2.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引导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订单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使产学研合作内容更加聚焦于企业需求。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牵头,围绕重大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建研究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权相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开展研究和攻关。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有关人员利用科技成果自主创业或利用技术优势与企业在良庆范围内联合创办企业。鼓励不同单位以项目为纽带,以委托研发、技术转让、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

3.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把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规律,把科技攻关与市场开发紧密结合,推动技术与资本等要素结合,引导资本更多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领域。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区内外科技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完善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创新的运用机制。鼓励创新型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让和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方式,建立创新合作机制。

   (七)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1.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突破力为目标,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兼具创新、服务、管理功能的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一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平台与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外资企业在五象新区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区内企业和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技开发项目。至2020年,新增自治区、南宁市级8家以上。

2.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依托良庆经济开发区等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自主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示范区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园区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与创新,提升企业创造能力。根据标准示范基地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支持国有企业组建农业良种繁育中心,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标准示范基地的建设,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利用区域内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促进优秀成果转化和形成产业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八)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突出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支持导向;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和专利投入,推动企业成为发明专利产出主体;加强对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各类主体的分类指导,提升重点领域的专利储备。“十三五”时期全城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200件以上;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以上。

专栏6: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

修订和完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激发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创新主体创造活力,促进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加。提升发明专利质量,优化专利发明环境,强化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城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200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十二五”基础上实现双倍增长。到2020年末,全城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0件以上。

2.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从加强管理和保护入手,进一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建设,推进专利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专利的产出率。到2020年,全城区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建设的企业达20家以上,着力培育有效专利超过20件的企业3~5家,超过10件的企业8家,超过5件的企业20家以上。

3.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探索多种形式的专利质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效降低贷款发放风险,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业务。鼓励孵化器单独或联合各类社会投融资机构设立孵化资金,支持企业创业发展。支持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创业投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投资和增值服务力度。

4.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完善科技行政管理中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指导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保护力度,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氛围。

5.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优势产业导航应用示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一批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和专利预警分析项目。引导服务机构拓宽服务范围,覆盖专利咨询代理、许可贸易、信息服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等领域。

   (九)全面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1.创建一批新型众创空间。利用现有条件与资源,培育各类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创客与极客、创业咖啡、创新俱乐部、创新工场、虚拟孵化等新型孵化器,探索“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新模式,搭建新型高效快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让其成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

2.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创新。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自主开展技术创新;鼓励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平台,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到重点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共同出资或以技术入股联合建设创新基地;鼓励以项目为纽带,以委托研发、技术转让、产学研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等。

   (十)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1.大力引进培养科技型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坚持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大力引进区内外高端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大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各单位依托产业项目,采取联合攻关、项目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

2.推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发展的政策支持,积极为创业人才提供服务,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创业者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孵化。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对创业企业房屋租赁、水电、通信等费用进行减免和补贴,强化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律、工商、财税和融资等服务。

3.优化健全人才使用与评价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经营者按管理要素,科技人员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支持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形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对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奖励和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动力不动摇,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强对规划工作落实的领导和指导,研究协调解决本地区科技进步中的重大问题。强化规划任务的分解落实、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城区、镇之间要加强上下联动,形成共同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

城区人民政府依据本地实际和财力状况支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科技事业 发展,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尝试建立科技风险补偿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贷款和风险投资补偿。广泛开辟科技投融资新渠道,通过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来增加科技投入。运用政府采购、直接投入、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方式,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三)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加快落实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出台的系列创新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落实创新激励制度。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扩大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出台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方案,运用政府无偿投入、贷款贴息、后补助和奖励等引导政策,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提高普惠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

   (四)完善规划实施评价考核制度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建立责任明确、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安排,制定好项目建设计划,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度,促进规划有效落实。加强规划目标与年度计划目标考核体系的紧密衔接,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形成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自觉接受城区人大、城区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规划严格有效实施。

   (五)营造科技创新激励的文化氛围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活动,开展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与科普统计。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促进优胜劣汰,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完善城区创新创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创新、支持创新、服务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8-2017 det365娱乐官网 版权所有
南宁市det365娱乐官网主办 南宁市良庆区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局承办

桂ICP备08000837号



浏览本网站请使用1366 * 768以上分辨率及IE7.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